• Ezpay

    睿治

    智能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同时,在IDC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在线免费试用 DEMO体验 视频介绍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国资国企改革开展要点

    时间:2022-03-15来源:重楼浏览数:158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2021年工作成绩,明确2022年经济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
    对于今年的增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指出,GDP增速目标设为5.5%左右。从宏观政策方面来看,今年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持续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今年赤字率安排在2.8%,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首次低于3%。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高质量开展主力军下一步,国资国企将承担哪些使命任务又有哪些利好机遇特为您梳理部分要点信息一起贯彻落实↓↓↓

    2022年国资国企改革开展任务使命

    1.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2.继续实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持续实行疫苗接种工作。

    3.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开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开展。

    4.确保粮食能源安全。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

    5.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

    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

    6.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支持地方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

    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

    要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清欠。

    7.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实行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

    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继续召开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

    8.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

    9.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开展。

    10.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开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

    11.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12.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

    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有助于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13.促进数字经济开展。

    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加快开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14.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召开基础设施投资

    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15.增强区域开展平衡性协调性。

    推进京津冀协同开展、长江经济带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开展海洋经济

    16.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加强生猪产能调控,抓好畜禽、水产、蔬菜等生产供应

    17.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支持脱贫地区开展特色产业,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18.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19.持续利用外资。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助于开发区改革创新,提高综合保税区开展水平。

    20.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

    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有序召开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风险

    21.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科学召开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22.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有助于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有助于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

    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开展。

    有助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2022年企业开展利好机遇

    1.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

    2.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

    3.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

    引导金融组织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

    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组织信息联通,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

    4.要召开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5.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6.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开展的急需人才

    7.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

    抓紧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

    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开展的良好环境。

    8.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依法打击偷税骗税。

    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开展。

    9.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

    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10.引导金融组织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11.有助于消费持续恢复。有助于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12.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

    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

    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

    13.多措并举稳定外贸。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加强出口信贷支持,优化外汇服务,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稳生产

    加快开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

    创新开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助力外贸降成本、提效率。

    14.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形成了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要支持企业用好优惠关税、原产地累积等规则,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即申请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
    customer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点击进入在线咨询